主委張雪挺同志多次委托我要寫一篇關于胡新家老人的文章,說這本紀念民進二十五周年的書中,不能沒有他的回憶,因他是民進曲江支部的超級元老人物。因胡新家老人現居深圳寶安,不在曲江,張主委決心很大,要我用電話采訪,要不就親自跑一趟深圳。我很為難,電話采訪說起來簡單,可我擔心九十多歲的胡新家老人是否有講述往事的力量,要知道,說半個小時話,對他來說,應當是件吃力的事。
但我還是撥通了胡新家老人的電話,讓他談談民進支部的歷史。電話中,胡新家老人的聽力仍就良好,不用我提高聲量。他的語氣雖是緩慢,但記憶力好,口齒清晰,盡管有點元氣不足,畢竟是九十多歲的人了。
往事歷歷在目,他興致勃勃地談起當年加入民進會的情形。當年
他說自己當了數十年教師,沒能入黨,是他人生一件憾事。當年他當教師時,勤勤勤懇懇地工作,年年當先進,然而多次寫入黨申請都未獲批準,原因是當時所處的是講求根紅苗正出身特殊時代,而胡新家老人有海外關系,這一條政治審核無論如何也過不去。
退休后,才藝出眾,人際關系廣闊的胡新家老人,被統戰部看中了。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正融化了僵滯多年的政治堅冰,中國共產黨以寬容和積極的心態,再次鼓舞起各民主黨派的活力,讓更多的各行各業的能人加入到改革開放,建設國家的統一戰線中來。
統戰部領導多次找到胡新家談話,當時于1982年成立的民進韶關市委計劃在曲江區(當時為曲江縣)發展會員,中國民進組織是代表科教戰線為主要群體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作為身處教育戰線幾十年的胡新家老人,作為民進曲江小組成員是最適合不過的。胡新家老人很開通,立刻同意加入該小組,與當時的小組長呂良棣、丘達才,董坪申、黃安華、胡又枝、朱德如等八人,成立了民進曲江小組。
當時小組成員個個是學歷較高的知識分子,在文化教育戰線上工作多年的優秀教師和文化工作者。雖然年齡不一,但為國效力,為民服務的熱情很高,小組當時搞了不少活動,利用教師們的特長,開一些音樂教育培訓班,胡又植是醫生,他作過急救知識的專題講座,還印發了許多資料免費派發給群眾。民進小組很快在曲江打開了知名度,有一些教師陸續要求加入到民進小組中來。
胡新家老人說,自加入民進組織后,他比過去更忙碌了,一面加強會務政治學習,一面研究如何參與到改革開放中,為曲江文化教育事業建設出力在,一面還要選拔和發展新會員壯大民進小組……還要參加和織自己的興趣小組活動,真是忙得不可開交,退休生活真是無比充實。
后來雖然移居深圳寶安,但心中依舊十分牽掛著關心著曲江支部。與支委之間的電話書信聯系從未斷過,了解現在支部發展狀況,為現在支部的健康發展感到欣慰,更為支部所獲得的各項殊榮感到高興。每次回到曲江,支部主委必去看望他,帶去全體會員的問候和祝愿。
不知不覺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電話那頭的胡新家老人沒有疲憊,仍就健談。家人催他吃飯,他才依依不舍道別,放下電話,并答應盡早把自己的簡介和照片資料等盡快寄來。不久,我收到了胡新家老人寄來的照片和資料復印件,照片上,九十歲的胡新家老人雖滿頭白發,但精神飽滿,神彩奕奕。讓我仿佛看見當年民進曲江支部人員的風采,內心非常感動。
韶關民進曲江區支部 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