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湞江區吳禮和中心小學 周美連
【內容摘要】:閱讀應當成為小學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而當前教師、家長以及學生自身多方面的因素卻制約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給予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是培養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閱讀策略 閱讀技巧
引言: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設置英語學科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記住幾個單詞,知道幾條語法,學會說幾句英語,更重要的是通過英語的學習掌握學習外語的方法和策略。英語閱讀已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是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如英國語言學家韋斯特所說:“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筆者認為,教育者應該充分重視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有這樣三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因素
當前,小學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并沒有發揮其應當具備的作用。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時,過分重視詞匯和語法教學而忽略閱讀訓練,只解釋一下生詞,劃劃詞組,對對答案。如此走過場的教學使得學生對教師的講解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每逢遇到需要閱讀的情形,學生總是自然的期待教師的講解,而不愿或很少做出自己的努力,而在面臨無人幫助的情況時,多數學生就會產生焦慮情緒,無法冷靜閱讀,把握閱讀文章的要義。
(二)學生自身因素
1、存在不良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理解和完成習題時,筆者發現學生常常出現下列不良的閱讀習慣。
(1)指讀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閱讀時,用手指或用筆點著每個單詞來讀,有的甚至是一邊讀一邊翻譯,況且,由于有些單詞根本與文章毫不相關,指讀導致學生注意力不能有效地集中在一些重點的相關詞句方面。
(2)有聲朗讀和無聲朗讀
從所周知,這兩種閱讀習慣都會極大地影響閱讀速度,因為視讀速度要比朗讀速度快得多,在朗讀時發音器官一直處于工作狀態,長時間就會感到疲勞,會影響學生的精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3)閱讀視域狹窄
視域是學生以任意一行中的某個英語單詞為中心,上下前后能清晰地看清文字的最大幅度,但是,筆者在英語閱讀教學發現,大部分學生一眼只看到一個單詞,能一眼看到三至四個單詞的沒有幾個同學。
(4)回讀
回讀是指學生對閱讀過的內容重復地進行閱讀,在做題時,有些學生不管那些陌生的單詞或句子,總想弄明白為止,不然就無法做下去,于是就來來回回地讀。這些學生太專注于不懂的單詞或句子,或者專門去選與那些難詞、難句相似的選項。雖然有些習慣不影響目前的閱讀準確度,但從長遠看,對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2.小學生英語詞匯量的不足
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如果無法熟練認讀大量詞匯,閱讀根本無從談起。小學階段一般是從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三年級我們一般只要求學生會聽,會說,會認讀單詞,還沒要求寫,到了五六年級,小學生們的詞匯量仍然還是有限的,正因如此,導致了小學生在閱讀時遇到太多不懂的單詞,從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產生畏懼感,長期如此,會減弱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家長因素
大多數家長錯誤地認為小學階段會聽會說會讀幾個單詞和幾個句子就可以了,平時讀的文章考到的機率也很小,何必耗時傷身,認為對于文章的閱讀沒有必要孩子們去訓練,久而久之,小學生就停留在單詞和幾個句子的學習,忽視了文章的閱讀,有句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平時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訓練,試問哪來的閱讀提高呢?
二、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幾種策略
(一)、加強聽力訓練
聽力作為英語語言信息輸入接受性能力的第一要素,在語言運用的四項技能中位居首位。在英語的基本四項技能中聽和讀的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運用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并最終形成綜合運用能力;聽力作為閱讀能力培養的前期訓練要點,對閱讀能力有非常強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總是讓學生先通過聽來感知閱讀材料,訓練聽力能力。
(二)教會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和方法
1、skimming略讀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skimming略讀,又稱為reading and skipping跳讀或glancing瀏覽。其作用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大意。教師在教學中在有規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文章并總結全文的大意,而不必逐詞逐句、逐行地去閱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加快眼睛跳越的頻率,越來越關注文中的key words.例如下面這一篇文章:《Last weekend》
I had a happy weekend last week.On Saturday morning, I watched TV and helped my mother wash clothes. In the afternoon, I cleaned three bedrooms in my house-- mine, my parents' and my brother's.On Sunday, I played football in the park. Then I went to my grandparents' house. Grandpa played the piano! The whole family was so happy. Later, we wanted to swim. But it was too cold.This was last weekend.首先筆者讓學生們一邊聽錄音一邊看著短文,并帶著問題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去聽,目的是讓學生對文本的了解,這時,不必逐字逐句地去弄懂,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就是I had a happy weekend last week,并教會學生如何尋找一段文章的 Topic Sentence,也許是在文章的開頭,也許在中間或在文本的末尾。
2、scanning尋讀
尋讀是關注文章的細節或具體事實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學生在做題時,都會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去閱讀,都要關注題目中提到的人名、數據、地點、發生什么事等關鍵詞,然后在文章中尋讀,快速找到相關內容,就拿上面的文章Last weekend來說吧,要學生通讀短文第二遍,回答問題:(1)What did he do in the morning last weekend? (2)Did he clean his parents’ bedroom?(3)What did they do in the afternoon last weekend?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有針對性地去閱讀,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3 、猜測詞義:
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懂的詞是很正常的,有些學生一遇到這種情況就心慌,總想盯住這個單詞不放,并不停地在猜,不然就讀不下去了,筆者認為,學生不必過于緊張,,這樣會影響對全文的理解,在這種情況,學生應該大膽的猜測詞義。具體做法如下:
1、根據上下文進行猜詞意,例如:Alice and her sister are twins. They look the same,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Every morning, Alice goes to school on foot...在這篇文章中,學生們對same較難理解,但從前面的They are twins, 后面的but they are different,不難猜出same這個單詞是“相同的,一樣的”意思。
2、利用構詞法猜詞意:例如Alice’s father is a teacher,he teaches in an English school,He teaches English… ,從前面介紹艾麗絲的父親是一位教師,不難猜出teach應該與教師有關,根據后文和構詞法不難猜出teach是一個動詞,由動詞加er變為表職業的單詞,是“教書”的意思。
3、根據情境猜詞意: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個句子My mother works in a hospital,she is a nurse, she often helps the doctors… 學生對nurse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可根據后面的she often helps the doctors,不難猜出在醫院幫助醫生的是護士,這樣,學生根據情境就可以馬上得出答案了。
(三)精心選擇閱讀材料
根據課本所學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編寫和收集小英文故事、小短文等。由于面對的是小學生,所以材料內容要生動、有趣,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材料可選擇熟悉的童話故事、日常生活情景、各地區各國生活文化介紹等內容。例如小學生已掌握了have、 don’t have句法知識。我選擇了一篇《What am I?》的小短文做為閱讀教材。進行進一步鞏固have 、don’t have 這句法知識。What am I?Please guess. I’m big just like a box.I have a big face without a nose or eyes.I don’t have any hands or legs.People,old and young like to watch me.Do you know what I am?這是一篇猜謎的小文章,謎底是clock。小文章非常有趣味,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中進行有意義的知識鞏固。
(四)加強交際性閱讀
與初中不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是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結合聽說訓練,可將閱讀材料進行交際化處理,這樣有助于對閱讀材料的深層理解。如:要求學生在讀完下面這篇小短文后進行對話:My name is Li Lei. My English name is Tony. I’m a lovely boy.
I’m eleven. I’m very thin.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I’m Number 6, in Row One. This is my photo. Look! This is my father. This woman is my mother. And this is our dog, Dongdong.下面是來自學生的一個對話:
A: Hello! I’m Tom. Your name, please?
B: My name is Li Lei. My English name is Tony.
A: How old are you?
B: I’m eleven.
A: What class are you in?
B: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And you?
A: Oh, good.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too. Are you Number 1?
B: No, I’m not. I’m Number 6. What’s your number?
A: I’m Number 2. What’s this?
B: It’s a photo. 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A: Is this your dog?
B: Yes. Its name is Dongdong.
A: Oh! Great!
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使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五)適當加大課外閱讀量
英語閱讀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 使學生逐漸獲得獨立閱讀英語的能力。閱讀單單靠書本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選擇與所教話題和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和語言水平的短文,分層次的提供給學生閱讀,以此鞏固該單元出現的詞匯。例如,筆者在教完牛津英語6B Unit3 Asking the way這個單元時,我另外提供一篇關于問路的小短文,不僅使學生們鞏固了有關問路的詞匯和句型,而且學習了不少有關問路的禮貌用語。以下是一篇課外的閱讀例文: Asking the Way
A: Excuse me, sir.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Shao Hua Hotel, please?
B: Sure. You can go there by bus.
A: Is it a long way from here?
B: No, it'll take you fifteen minutes.
A: Which bus can I take?
B: You can take a No. 3 bus.
A: Where is the bus stop?
B: Just go straight. Look, the bus is coming.
A: Thank you very much.
B: You're welcome.
從課堂同學們的表現來看,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們表現出了很高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習效果也很明顯。
三、結束語和反思
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艱苦且漫長的過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精心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加強閱讀訓練,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夯實基礎。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適當增加課外閱讀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終身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羅詩耀,2001,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第3期
[3]陳碧云:“小學英語閱讀活動的設計”,《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年第7期。
[4]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5]朱浦《教學專題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
[6]袁昌寰《中學英語學習策略》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上一篇: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下一篇: 引導學生反思的空間點陣